資訊交流

首頁

資訊交流

2018年07月02日

好話可以療傷止痛

【劉秀枝醫師】 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、台北榮總特約醫師

47歲的蘭迪.鮑許教授在其「最後的演講」一書中提到,他在知道胰臟癌復發時問腫瘤科醫師:「我離死期有多遠」?(How long before I die?),那位醫師說:「你可能有3到6個月的健康日子。」(You probably have 3 to 6 months of good health)。其實大概就是只能活3到6個月的意思,但聽起來多麼正面,讓鮑許心裡比較坦然,較能接受。同樣的,當鮑許問迪斯尼樂園幾點鐘關門時,工作人員回答:「我們一直開到晚上八點。」採取正面的思想、態度和語言,感覺就是不一樣。

門診時,常遇到高血壓、糖尿病或中風的病人問:「醫生,這些藥要吃多久?」心裡想當然是吃到死為止,但說不出口,只好說:「是要一直吃下去的」,或是「吃到不用吃為止」。後來經驗多了,就說:「這些藥是要吃一輩子的!」自己講得理直氣壯,別人聽起來多麼神聖,多麼重要!

在病例討論會上,常聽到報告病情的年輕醫師說:「病人頭痛兩個多月,拖到現在才來看門診。」「拖」這個字很刺耳,意味著病人自己耽誤了。更糟的是,如果病人在這兩個月中已看過其他醫師,聽到「你怎麼拖到現在才來?」,那真的火上加油、是沒事找事了。

在急診室裡,一位先生把多重器官衰竭的老父送來,眼看著老人家已奄奄一息。氣急敗壞的醫生如果說:「怎麼拖到現在才來?」徒增家屬的罪惡感,說不定還會憤怒的說:「那你的醫術為何那麼差?」反之,如果說:「你父親的身體就像是一輛賓士車,車子再好,用久了也是會有故障,甚至到無法維修的時候。」如此大家盡心盡力之餘,也會心安。

阿茲海默症和巴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只有極少數是遺傳的,某些突變基因也已找到,但大部分病例的真正原因仍無法確知。雖然如此,其病理變化和致病機轉已大致清楚,而且也知道某些容易致病的因素,這樣的進展其實是很不錯了。但有次聽到一位年輕醫師對家屬的詢問為何會得到此病時,竟然很乾脆的說:「不知道。」這位醫師口中的不知道其實是指分子生化的致病機轉不明確,卻讓人家以為醫師沒學問或醫學不發達。反觀中醫師口中常說「這是體質的關係」卻能讓人平心靜氣的接受。也許病人有時要的只是「這病是退化引起的」或「退化的情況因人而異」等字眼,這和「這是體質的關係」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痛失愛子的母親哀痛逾恆,旁人是無法安慰的。但有人說:「妳和小孩注定有9年的緣分,他是來完成這個緣分的。」悲痛依然,但可能比較能釋懷,因為小孩是來成就9年的母子緣分,而不是狠心的拋下妳走。

有位朋友說她因頭痛去看病,醫生說:「放心,這是偏頭痛,我們一定會把妳治好。」醫生沒說的是要多久才會治好,但病人一聽心裡感到安心,心情舒坦,也就有了信心。

醫生最好是醫術高明,能做到藥到病除或一刀痊癒,然而疾病日漸複雜,治療方式日新月異,醫病關係也日益緊張,而隨著老化而來的退化性疾病不斷增加,醫生也會有束手無策的時候。因此用字遣詞就非常重要,用得好可減少病人的傷痛,增加信心,燃起希望,也可讓醫病關係更加和諧。